范文网
好工具> 范文 >实用文 >

农民增收调研报告集锦(6篇)

农民增收调研报告

格式:DOC上传日期:2023-11-10

农民增收调研报告集锦(6篇)

2023-11-10 18:51:41

农民增收调研报告(篇1)

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当前农村工作的主要目标和中心任务。前些年,**县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收到了明显成效,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较快。2004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459元,比上年增加424元,增幅达21。今后一个时期,要继续抓住国家高度重视“三农”问题的有利时机,积极拓展农民增收空间,精心挖掘农民增收潜力,力争农民人收入有较大幅度增长。

一、挖掘“特色”潜力,建好基地促增收

特色就是生命力,就是竞争力。要坚持因地制宜,突出自己的特色,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多”的独特优势,建好一批特色产业基地。一是扩大基地规模。按照“扩面积、攻单产、上品质”的要求,着力做强做优柑桔产业,重点抓好扩园、改品,培育高产示范园,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和效益,争取柑桔总产达到30万吨,产值达到3亿元;大力发展有机茶和良种茶,力争茶叶总产达到11万担,产值达到1.2亿元,建设全国有机茶生产大县和湖南茶叶第一县;稳定高山蔬菜面积,扩种城郊蔬菜,建好刘家坪、中渡口和南台山三个大棚设施蔬菜基地,力争蔬菜面积达到10万亩,产值达到1.2亿元;按照“科技兴烟、政策扶持、扩大面积、提高品质”的要求,合理布局烤烟生产基地,使烤烟扩种到2.5万亩,产量达到6万担,建设全国烤烟基地县;依托双佳农牧、九峰实业和北山牧业进一步发展家禽、生猪、马头羊三个亿元养殖产业,重点培植养殖小区,力争出笼家禽2000万羽、出栏生猪75万头、马头羊产业有较大发展。二是建好种苗基地。采取“政府扶持,企业运作”的方式,建好国家级柑桔无病毒苗圃、无性系良种茶繁育中心、草食动物良种繁育基地、生猪良种繁育基地、家禽良种繁育基地,重点搞好良种牛羊的杂交繁育,推广二元母猪、三元杂交猪,加快全县种养业的品改进程。三是改善基地条件。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导向作用,集中农业开发、扶贫开发等方面的专项扶持资金重点投向产业基地,搞好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基地抗灾能力,保证农民旱涝保收。

二、挖掘“龙头”潜力,依托带动促增收

发展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增收,是农村经济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近年来,**县农业龙头企业有所发展,出现了2家省级、3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和67家年产值过百万的企业,带动了农民增收。但与先进地区比,差距仍然比较明显,要进一步把发展农业企业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民增收的一项重大举措,切实加大领导力度和政策支持力度,着力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抓技改,解决农业企业层次不高的问题。大力扶持主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引进新工艺、新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实现大宗农产品由初加工为主向以精深加工为主转变,由低附加值产品向高附加值产品转变。二是抓发展,解决农业企业规模不大的问题。大力开展农业招商引资,广泛吸引国内外大公司、大集团、大企业、大老板投资兴办农业企业,积极为其提供政策优惠、税收优惠、用地优惠和贷款优惠,力争每年每个产业新发展或引进1家以上产值过千万元的农业企业,确保全县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加工能力在现有基础上有较大幅度提升。重点要发挥柑桔加工企业的作用,推行“三分两扩”(分级采摘、分级销售、分级包装、扩大加工、扩大出口),力争柑桔商品化处理率达到40,出口由达到3万吨。三是抓机制,解决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不紧的问题。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是农民增收面临的难题,也是农民增收的关键。要充分发挥服务与引导作用,积极推行“公司 基地 农户”、“公司 协会 农户”等行之有效的模式,学习双佳模式,推介双佳经验,形成双佳效应。

三、挖掘“市场”潜力,搞活流通促增收

开拓农产品市场,扩大农产品销售,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环节。近些年来,**县农产品市场发育状况良好,流通体系初步建立,有效地促进了农民增收。要进一步做活流通文章,挖掘流通潜力。一是进一步加强市场体系建设。要继续争取国家项目投资,完善皂市柑桔大市场建设、楚江农贸大市场、站西路农贸市场、太平马头羊专业市场、东山峰茶叶专业市场和壶瓶山高山蔬菜专业市场建设,努力将**建成湘西北农副产品集散地,力争每年农产品年贸易额达到30亿元。二是进一步加强流通体系建设。大力发展柑桔协会、茶叶协会、马头羊协会、高山蔬菜协会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积极培育一批农产品营销大户,力争年内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到50家,新培育100户销售额过100万的营销大户。同时,积极拓展销售空间,在武汉、长沙、广州、深圳等大中城市设立一批外销窗口,提高我县农产品在外地市场的占有率。三是进一步抓好“订单农业”。通过与外地企业、市场、厂矿等预先签订产品销售合同,实现农产品“保价包销”、“未收先销”,确保农产品不积压、效率不下降。四是进一步叫响产品品牌。继续举办“柑桔节”、茶文化研讨会,积极参与全国各地举办的农产品展销活动和评奖活动

农民增收调研报告(篇2)

近日,市政协组织了调研组,对我市农民增收问题进行了调研。通过调查,我市在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一定成效。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1997年的2748元,提高至2003年的3556元,年均增长4.4%。全市农村税费改革后,当年为农民减轻负担1.83亿元,人均减负率达65%。     一、农民增收现状   近年来我市农民收入虽逐年有所增长,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年扩大,农民增收难度加大,“三农”问题日显突出,主要表现在:     1、城乡居民收入反差大。从1997年到2003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七年共增加808元,年均增长4.4%而同期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增加3923元,年均增长9.6%,两者相差5.2百分点。两者增量比较,前者是后者的4.9倍。     2、农民增收渠道少。据调查,我市农民收入主要来自于种植业,从乡镇企业及村组集体经营收入减少,2003年农户经营农业收入占总收入的55%。个别县农民收入主要来源于烟叶,收入结构单一,万一烟叶滑坡,就难以保证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     3、农业增产不增收。据调查,近年来,农业技术没有新的突破,粮食及经济作物的品种没有更新,虽然农产品在量上有新增加,但由于品质结构没有改善,优质农产品少,市场卖价低,造成增产不增收。     4、农民收入不稳定。近年来,由于水灾、旱灾、风灾等自然灾害频繁,加上市场价格波动大,农业是弱质产业,抗御自然风险、市场风险能力弱,给农民增收造成不稳定性。     5、农民收入不平衡。调查中发现,凡文化程度高,有一技之长的农民多数从事二、三产业致富;而从事纯农业的农民多数文化程度低,增收渠道窄,外出打工的机会少,家庭收入低。调研组在市区对近郊4个村11家农户进行调查。这里条件虽相对较好,但人均收入只有2570元。大田县目前农民人均收入在2500元以下的村有34个,3.07万人。     6、农民收入入不敷出。从统计数据上看,虽然农民收入逐年有所增加,但大多数农民收入基本只能养家糊口,生活并不宽裕,有的还比较贫困。特别是农村医疗、教育和人情费支出不断加大,造成收支极不平衡。如现在农村没有医疗保障,农民生小病一般不敢上医院求医,若遇大病就得举债治疗,造成因病返贫。农村孩子上大中专学校,每年需支出6000元以上,还有红白喜事年支出约1500元至3000元,占农户年现金收入的20-30%。     二、影响农民增收的制约因素     1、农业内部结构调整滞后。我市农业结构调整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头戏,但由于缺乏宏观指导,一些地方在结构调整中出现了政府越位、农民失位问题;有的地方把调整结构片面理解为“减粮扩经”,不是在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上做文章,而是把精力放在数量增减上,结果造成市场压力,农民吃亏。     2、农业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目前我市列入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虽然有50家,但多数企业存在:一是规模不大,带动能力弱。如一家蔬菜加工企业年销售收入只有80万元;二是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连结不紧密,没有很好地解决“利益共享,风险共担”问题;三是不少龙头企业尚未建立自己固定的“生产基地”;四是龙头企业经营粗放,现代经营理念差,依靠科技开发新产品能力低。     3、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由于历史原因和投入主体还存在“等、靠、要”的思想,我市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较多,尤其是水利设施比较陈旧,直接影响农业增效、农民增收。2003年的百年大旱全市仅农业就损失15.02亿元。农村道路的路况差、等级低、且多数无人养护,由于交通不便,运输困难,一些地方买难卖难现象突出,直接影响到农民增收。     4、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目前,为农民服务的机构和队伍出现萎缩。“线断、网破、人散”的现象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农业155”和村会协作等有效载体,在一些地方仅流于形式,没有很好地发挥作用。科技、法律、信息、营销、劳动力转移等中介组织有待建立健全,相关协会的作用、潜力也有待进一步挖掘和发挥。     5、农村贷款难。调研中,大多数种养大户和企业主共同反映最为强烈的问题是贷款难问题。如何完善县域金融服务体系,创新金融产品,建立政府引导、财政资助、多元资本投入、市场化运作的股份制担保机构成为农村经济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6、城镇化水平低。由于交通和区位劣势,县域产业发育不充分、工业化进程缓慢,城镇化水平低,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难。     7、乡(镇)村集体债务沉重。据调查,全市乡、村级债务共达14.18亿元其中村级债务4.52亿元。有个县乡(镇)级债务为1.87亿元乡镇平均负债为1038.39万元最多的镇达8250.33万元村级债务为4564.57万元平均为17.36万元最多的村达462.59万元。     三、促进农民增收的若干建议     1、坚持传统产业与特色产业并重,引导农民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增收。农业结构调整的核心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安全、生态农业。因此,要坚持传统产业与特色产业并重,在抓好粮

农民增收调研报告(篇3)

1、农业内部结构调整滞后,土地对农民增收的实际贡献有限。农业结构调整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头戏,但我县许多农民还没有从结构调整中得到实惠。一是少数农民仍然安于“稻谷+稻草”的传统农业生产,小富即安,甚至不富也安,过着“养养猪鸡种种田,领好小孩看好门”的日子,不愿参与结构调整。二是农村仍是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经营形式,土地经营权掌握在一个个细小单元之中,尚未形成符合农村产业项目发展的土地流转机制和政策,土地流转和集中相当困难,规模农业效益得不到实现。

2、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低,农业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目前我县列入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虽然有12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1家,但多数企业产业聚集度不高,带动能力不强。一是缺乏强有力的领导。农业产业办设在县农业局,属股级单位,只负责产业技术培训、指导、推广,缺乏强有力的协调功能,而农业产业化涉及经济、林业、畜牧、水务、工商等10多个部门,难以形成合力。二是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规模不大,对基地带动能力不足,辐射能力小。如省级龙头企业—湖南三味食品公司,没有严格把好质量关,正确处理好创牌与保牌的关系,市场份额越来越小,加上基地建设滞地,基地面积不足1000亩,相对全县10万亩三味辣椒基地发展规划差距很大,示范带动作用不强;三是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连结不紧密,没有真正建立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机制,“订单”签订难、履约难的问题比较突出;四是不少龙头企业尚未建立自己固定的“生产基地”,如嘉津茶油,我县的油茶林由原来10万亩,到现在的4万亩左右,既没有产量更没有基地,原材料来源于广西、贵州,严重影响了企业发展。

3、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功能弱,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低。目前,我县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72个,参加合作组织的农民会员9600人,但是大多以“松散合作”为主,利益分配机制不规范,管理制度形同虚设,发挥作用有限。近年来,我县一直都在倡导“龙头企业+农户”、“营销企业+农户”、“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却始终没有“加”起来,农户与农户也没有“加”起来,农业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的能力不强。

4、农村市场发育不完善,农产品流通不发达。在我县农村农产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订单农业培育滞后,流通设施少。由于市场不健全,信息缺乏,农民不能按照市场信息组织一定规模的生产,且产品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与市场需求都存在差异。同时,市场流通的组织化程度低,多数农产品的销售是个体贩运和农民自销,尚未发育形成自己的经销队伍和网络,不仅不能占有市场,而且交易成本高,风险大。

5、农业成本增加,农民收入明增暗降。20xx年农民收入的大幅增长,除政策扶持外,很大程度上靠的是价格上涨。因此,继续依靠价格上涨来增收已不现实。另一方面,农业成本增加,使城乡居民农产品需求对农民、农业生产收入增长率的支撑能力下降。如从20xx年下半年起,粮食价格出现不同幅度的上涨,涨幅为8%,但是种子、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乘机上涨更快,涨幅达10.3%,粮价上涨给农民增收带来的收益,多被农资价格上涨所冲销,农民种粮效益低,有的甚至亏本。目前大部分农民生产的粮食刚好自给自足,有的农民还要买粮,加大了生活消费支出。

6、农业投入不足,金融支持跟不上,农业增收动力不足。一是财政投入不足。就政府而言,20xx年各级财政对农业的投入11648万元,占财政总支出的13.84%,比上年的15.49%低1.65个百分点;农业投入比上年的增幅17.63%,比财政总支出增幅27.47%低9.84个百分点。就大部分农民而言,维持生活已属不易,根本无力增加投入。二是多元化、社会化的投入机制尚未形成。因农业属于弱势产业,比较效益低,农业保险发展滞后,相对工业、商业要来说社会投入积极性不高。三是农民贷款难更是一个普遍问题。信贷部门由于受管理权限、比较效益低等方面的影响,信贷支农的门槛设置过高,农民难以取得贷款。20xx年上半年全县小农贷款仅为11869万元,占贷款总额的7.5%。

7、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差,农业抗风险能力弱。农业为弱势产业,由于农业生产成本高,灾害、疫情、市场等风险较大,加之水利设施带病运行多、水利设施遭人为毁损严重、重建设轻管理现象普遍存在等因素导致保灌率降低,严重制约和影响了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

8、农民素质普遍偏低,制约了农民增收。据对我县钟水、坦坪、龙潭等5个劳务输出大乡(镇)调查,外出务工人员共43806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达36214人,占外出务工人员的82.7%;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人员932人,仅占外出务工人员的`2.1%。外出务工人员文化素质普遍偏低,职业技能较差,绝大多数人只能在最苦、最累、最脏、最险的挖煤、建筑、制造业等职业岗位上“吃身体”、“吃青春”,因得职业病或遭受工伤事故致贫者屡见不鲜。另外,由于大量青壮年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在家务农的多为老、弱、病、残、妇。其弱质化、弱智化特点,导致农业规模化生产、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方式难以推广,严重制约了农民的增收。三、促进农民增收的建议

(一)进一步调整农业结构,推进产业经营,带动农民增收

1、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要把突破口放在抓优势产业带建设和特色产业发展上,按照资源优势和市场优势相结合的原则,建立若干大规模、高标准的种养基地,建设若干个优势产业带,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带动农民增收。一是要以三味食品、嘉津茶油、松艳脐橙等知名品牌为“名片”,建设“四大”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即以广发、莲荷、坦坪、盘江等乡镇为重点的三味辣椒基地建设;以石羔、广发、塘村、坦坪等乡镇为重点的脐橙、杨梅、脆蜜桃、黄花梨等名优水果种植基地建设;以普满、广发、泮头等乡镇为重点的油茶林丰产示范基地建设;以行廊绿之缘为主的“十里花廊”花卉苗木基地建设。二是规划建设农产品加工园区。园区是项目建设的重要载体。重视加快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把三味食品、嘉津茶油、湘茶鱼、倒缸酒等龙头企业为代表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向园区集聚,以便实行封闭式生产、封闭式管理,迅速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同时,要引进一批森林食品加工企业向园区集群,带动林业产业和林下经济发展。三是要以“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国优质生猪生产基地县”、“全国生猪良种补贴项目实施县”为载体,带动石桥、坦坪、广发、普满等乡镇的生猪养殖的发展。同时,要积极推广家禽、肉牛、山羊规模饲养,适度发展生态养殖业。四是大力发展苗木、蔬菜、休闲观光农业、林下经济(林畜、林果、林菜、林药、林菌、林草等)等产业,努力做大优势产业、拓展新兴产业、振兴传统产业。

2、着力推进农副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建设。要利用石桥周家农产品贩运的影响力,采取政府引导、农民入股、市场运作等多种形式,加快农副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建设步伐,形成“买全省、卖全省”、“买全国、卖全国”的农副产品集散地,并积极向上争取农副产品集群专业示XX县项目,提升农副产品集聚的规模效益,为农民提供更大的增收空间。

3、着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制定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政策措施,大力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引导合作社加快规范化建设,并从政策、资金、税费等方面给予支持。

(二)进一步拓宽渠道,加快劳动力转移,引导农民从劳务输出中增收

1、要建设规范的政策平台。根据我县人多地少、人口密度大的特点,制定出台《XX县发展劳务经济实施意见》及相关配套政策文件,促进劳务经济有序发展。建立县、乡、村三级劳务经济组织、信息网络平台和劳动力资源信息库,并切实利用好,真正实现人力资源信息共享。在健全劳务输出组织的同时,积极引导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发展休闲农业、休闲农庄、乡村旅游、森林旅游、农村服务业和经商办厂,就地、就近转移劳动力,做到家庭生活、家庭收入“双不误”。

2、要高度重视农民素质的提升。引导群众从目前偏重普高教育向普高教育与职业教育并重的观念转变,为我县经济长远发展积蓄更多的实用技能型人才。要整合嘉禾职校、劳动服务培训中心、农业阳光工程等资源,大力培训农技、畜牧、农机、铸锻造等适用型人才,一方面,解决部分农民无事干、增收难问题,另一方面解决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轨问题,再一方面解决我县铸锻造企业技术工人缺乏的问题。

3、加快“一园五区”的建设。要以新型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实现以工补农。采取扶强扶大和招商引资相结合,吸引各类强势企业的合作,搞好上下游产品的配套和开发,延长产业链,做大产业群,逐步打造一批在国内外有优势有一定市场的企业,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促进农民增收。

4、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要适时修订乡镇驻地建设规划,完善小城镇配套功能,引导农村富裕农民、个体私营业主向小城镇集中,到城镇落户创业,通过城镇开发促增收。

(三)加快土地流转,激活内在动力,促进农民收入稳定增长

1、加大土地流转力度,通过盘活土地资产增加收入。一是要认真总结我县普满乡石角塘村等地土地流转的成功经验,在全县推广。二是要借鉴XX市的成功经验,成立县乡两级土地流转信托公司,选择有代表性的镇村进行土地信托流转试点,对试点村财政安排一定的工作经费,推动“土地信托流转”工作。并探索开展农村土地担保贷款试点,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参与,缓解土地流转储备等方面资金缺乏问题,推动土地经营权流转,促进土地集约利用,产业集聚发展。三是要建立县、乡、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组织,加强土地流转供求信息提供、土地流转储备、委托流转等工作协调和服务。

2、引导农民转变消费观念,通过增加生产投入创业增收。加强思想引导,帮助农民确立自我积累、自己投入的意识,一方面加快农村社保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农村养老、医疗保障制度,减轻农民后顾之忧;另一方面,帮助农民确立正确的积累观念,营造良好的全民创业氛围,引导农民向农业及二、三产业投资,把手中一部分“相对过剩”的消费基金转变为生产投入。

(四)注重政策引导,争取金融支持,切实保障农民收入可持续增长

1、应制定农业产业扶持政策。在保证支农政策连贯性的同时,尽快制定出台加快我县农业产业化和龙头企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围绕粮、烟、猪、果、菜、林、油等,按产业分类配套出台相应扶持政策,构建农业产业扶持政策体系。在制定扶持政策中,一要注重政策的针对性,可借鉴扶持烤烟等产业发展的做法,结合实际分产业或乡镇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二要注重政策的有效性,在支持农业龙头企业的同时,也要降低扶持门槛,关注起步阶段的农业小企业的发展。三是注重扶大扶强扶特,对三味辣基地,实行统一供苗、统一施肥、统一收购。对松艳脐橙、油茶林大户可借鉴永兴发展脐橙的做法,按一定规模和面积给予以奖代投。

2、要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一是财政每年安排一定专项资金用于规模化种养基地和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确保每年农业收入增幅高于每年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比例。二是抓住中央对农业支持力度不断加大的政策机遇,积极申报促进农民增收项目,全力争取上级财政资金。三是出台向上争取项目资金的奖罚机制,规范向上争取项目资金的行为,并将其视作招商引资任务,充分调动各部门争资立项的积极性。

3、要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方式。一是推广联保贷款方式,发展农户联保小组,提倡不同经营项目之间交叉担保,目前要重点引导分季节收购原材料的农业企业间进行联保贷款,以提高贷款额度,缓解短期内急需大量收购资金问题。二是探索建立乡村农业贷款担保机构,并通过会员认缴贷款风险金、政府对农业的扶持资金以及其他资金募集等方式,为种养大户和农户提供贷款担保。三是积极探索林地贷款抵押机制,拓宽信用贷款渠道。

4、要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要用足、用活、用好“一事一议”奖补办法,以奖代投,激发群众参与筹资投劳的热情。要落实好中央对农田水利建设投入的政策,并依托我县被列为全省18个全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这一平台,积极争取项目支持,推进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以及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增强农村经济发展的后劲和抵御自然灾害能力。

(五)加强组织领导,创新体制机制,确保农民增收的保障措施落到实处

1、加强组织领导。借鉴益阳产业化发展经验。一是要成立由县委、县政府分管农业的领导牵头,涉农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高规格的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加强全县农业产业化的领导、规划、指导和协调。二是要把农业产业办从农业局分离出来,归口县农村办,由农办主任或者副主任任产业化办主任,加强全县的协调工作。三是建立农口部门协调会议制度,改革涉农资金管理体制,借鉴普满、广发烟水配套项目做法,做好涉农资金整合工作,克服“撒糊椒面”式投入模式,发挥涉农资金的最大效益。

2、实施帮带机制。要在全县全面推行“三帮四带六到户”的帮带机制。“三帮”,即县领导XX县属部门帮乡镇,乡镇帮村,干部帮农户的责任制;“四带”,即示范乡镇、示范村、示范户带动;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带动;党组织、党员带动;民营企业带动;“六到户”,规划落实到户、增收项目到户、配套资金到户、工作指导到户、培训服务到户、联系人员到户。

3、加强目标管理考核。制定目标责任制,并将其细化量化到各级部门,严格考核督查,奖惩罚懒,确保农民增收目标的圆满实现。

农民增收调研报告(篇4)

近日,市政协组织了调研组,对我市农民增收问题进行了调研。通过调查,我市在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一定成效。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1997年的2748元,提高至2003年的3556元,年均增长4.4%。全市农村税费改革后,当年为农民减轻负担1.83亿元,人均减负率达65%。一、农民增收现状近年来我市农民收入虽逐年有所增长,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年扩大,农民增收难度加大,“三农”问题日显突出,主要表现在:1、城乡居民收入反差大。从1997年到2003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七年共增加808元,年均增长4.4%而同期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增加3923元,年均增长9.6%,两者相差5.2百分点。两者增量比较,前者是后者的4.9倍。2、农民增收渠道少。据调查,我市农民收入主要来自于种植业,从乡镇企业及村组集体经营收入减少,2003年农户经营农业收入占总收入的55%。个别县农民收入主要来源于烟叶,收入结构单一,万一烟叶滑坡,就难以保证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3、农业增产不增收。据调查,近年来,农业技术没有新的突破,粮食及经济作物的品种没有更新,虽然农产品在量上有新增加,但由于品质结构没有改善,优质农产品少,市场卖价低,造成增产不增收。4、农民收入不稳定。近年来,由于水灾、旱灾、风灾等自然灾害频繁,加上市场价格波动大,农业是弱质产业,抗御自然风险、市场风险能力弱,给农民增收造成不稳定性。5、农民收入不平衡。调查中发现,凡文化程度高,有一技之长的农民多数从事二、三产业致富;而从事纯农业的农民多数文化程度低,增收渠道窄,外出打工的机会少,家庭收入低。调研组在市区对近郊4个村11家农户进行调查。这里条件虽相对较好,但人均收入只有2570元。大田县目前农民人均收入在2500元以下的村有34个,3.07万人。6、农民收入入不敷出。从统计数据上看,虽然农民收入逐年有所增加,但大多数农民收入基本只能养家糊口,生活并不宽裕,有的还比较贫困。特别是农村医疗、教育和人情费支出不断加大,造成收支极不平衡。如现在农村没有医疗保障,农民生小病一般不敢上医院求医,若遇大病就得举债治疗,造成因病返贫。农村孩子上大中专学校,每年需支出6000元以上,还有红白喜事年支出约1500元至3000元,占农户年现金收入的20-30%。二、影响农民增收的制约因素1、农业内部结构调整滞后。我市农业结构调整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头戏,但由于缺乏宏观指导,一些地方在结构调整中出现了政府越位、农民失位问题;有的地方把调整结构片面理解为“减粮扩经”,不是在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上做文章,而是把精力放在数量增减上,结果造成市场压力,农民吃亏。2、农业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目前我市列入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虽然有50家,但多数企业存在:一是规模不大,带动能力弱。如一家蔬菜加工企业年销售收入只有80万元;二是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连结不紧密,没有很好地解决“利益共享,风险共担”问题;三是不少龙头企业尚未建立自己固定的“生产基地”;四是龙头企业经营粗放,现代经营理念差,依靠科技开发新产品能力低。3、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由于历史原因和投入主体还存在“等、靠、要”的思想,我市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较多,尤其是水利设施比较陈旧,直接影响农业增效、农民增收。2003年的百年大旱全市仅农业就损失15.02亿元。农村道路的路况差、等级低、且多数无人养护,由于交通不便,运输困难,一些地方买难卖难现象突出,直接影响到农民增收。4、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目前,为农民服务的机构和队伍出现萎缩。“线断、网破、人散”的现象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农业155”和村会协作等有效载体,在一些地方仅流于形式,没有很好地发挥作用。科技、法律、信息、营销、劳动力转移等中介组织有待建立健全,相关协会的作用、潜力也有待进一步挖掘和发挥。5、农村贷款难。调研中,大多数种养大户和企业主共同反映最为强烈的问题是贷款难问题。如何完善县域金融服务体系,创新金融产品,建立政府引导、财政资助、多元资本投入、市场化运作的股份制担保机构成为农村经济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问题。6、城镇化水平低。由于交通和区位劣势,县域产业发育不充分、工业化进程缓慢,城镇化水平低,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难。7、乡(镇)村集体债务沉重。据调查,全市乡、村级债务共达14.18亿元其中村级债务4.52亿元。有个县乡(镇)级债务为1.87亿元乡镇平均负债为1038.39万元最多的镇达8250.33万元村级债务为4564.57万元平均为17.36万元最多的村达462.59万元。三、促进农民增收的若干建议1、坚持传统产业与特色产业并重,引导农民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增收。农业结构调整的核心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安全、生态农业。因此,要坚持传统产业与特色产业并重,在抓好粮食、畜牧业、食用菌等传统产业同时,培育和壮大烟叶、肉羊、肉牛、笋竹等特色产业。无论是传统产业还是特色产业都面临一个产业调大、产品调优、特色调强、市场调活问题。因此,要引导农民搞好科技开发、生产要素开发和市场开发,不断推进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当前,要高度重视粮食生产,我市有八个国家级和一个省级商品粮基地县,在粮食生产方面曾为国家做出积极的贡献。要善于利用商品粮基地这一优势,抓住当前中央高度重视粮食安全这一有利时机,积极向上争取对主产区和原中央苏区县的政策扶持,引导农民抓好粮食生产带动其它收入特别是农村二、三产业收入的增加。抓粮食

生产不能就粮食抓粮食,要在不断调整优化粮食品种结构,培育和引进推广高产、优质良种,大力发展优质稻、专用粮生产的同时,加速发展粮食转化工程,如加工转化,提高粮食加工比例,开发粮食的精深加工品;生物转化,以开发饲料粮发展畜牧业;商贸转化,在粮食品牌上做文章。各级政府现有的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土地复垦基金等应捆绑使用,集中向重点产粮乡、村和大户倾斜。特别是要从土地流转、资金扶持、农业基础设施改造和技术指导等方面帮助种粮大户发展粮食生产。2、以农产品加工为突破口,引导农民从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增收。我市农业产业化进程不快,主要存在缺乏龙头企业带动、市场化程度不高和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当前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突破:一是大力发展龙头企业,提高农业的增值效益。发展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关键是要培育一批能连接市场、能带动基地的龙头企业。要面对市场,从我们自己的特色出发,建设一批规模大、档次高、竞争力强、有带动辐射效益的龙头企业。比如蔬果加工、畜产品加工等龙头企业。要应对市场需求,放低门槛,发展一批高科技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要选择一批有条件的龙头企业,投资建设新的生产线,帮助搞好原料生产基地,并形成与农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分配机制,力争在两、三年内发展几个销售产值5—10亿元的国家级龙头企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政府要把有限的资金相对集中扶持壮大龙头企业、种养大户、营销大户和农产品流通中介组织,对龙头企业为农户提供各种服务、进行技术培训、研发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开展基地设施建设和治污建设等,应给予财政补助。有关金融机构应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兴办仓储设施和加工企业、购置农产品运输设备,财政可适当给以贴息。二是努力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市场化程度。大力发展和兴建一批专业市场,完善市场网络和市场功能,使农业产业化经营形成市场+龙头+基地+中介+农户的发展模式。要大力发展农产品专业协会和中介组织,以及农民经纪人队伍,使我市农产品参与全国乃至全球大市场流通,争夺国内外市场份额。要努力通过市场营销树立一批具有三明特色知名品牌的农产品,通过品牌效应拉动我市产业化经营的发展。要积极组织业主参与各种农产品展销会提高区域产品的知名度和进行技术交流。应探索和发展直供、直销、代理配送、连锁超市、网上交易等新型交易方式。三是完善土地经营制度,逐步形成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促进规模化经营。要解决好农民土地使用权合法有序流转问题,这事关农业产业化能否真正“化”起来。在推进土地使用权流转中,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尊重农民的意愿,保护农民的利益,鼓励和支持农户之间进行转包、转让、互换等土地流转,通过流转使土地向种植大户和能手聚集,实现规模生产与经营。政府要提供有效的服务,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做好指导、协调、服务、监督和管理等各项工作。鼓励建立和组织土地流转的中介机构,发展农业土地租赁市场,允许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土地入股方式参与水电、交通、园区开发等建设,帮助农民合理使用土地资源。要进一步明确农户的承包经营权,促使农户真正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理四权统一的承包权。要搞好土地使用权流转的试点工作,总结经验,逐步推开。四是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重点是提升特色产业档次、提升农产品加工水平、提升农产品品质、提升农业拓展空间能力、提升农业发展环境。3、加强农民转产转业培训,引导农民从发展农村二、三产业中增收。要转变农民的思想观念,破除僵化保守、小农经济、小富即安、怕冒风险等思想,树立市场意识、商品意识、竞争意识和开拓创新的意识。要通过各种形式,采取有力措施,对农民进行文化知识、科技知识、市场知识、营销知识以及法律知识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农民的文化和科技水平。当前,尤其要重视对外出农民工的劳动技能的培训。各级政府要根据市场需求,组织开展“订单式”培训,提高外出农民工的劳动技能和生存本领。同时要充分利用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有利时机,由政府出面,每年召开二至三次劳动力转移对接会,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步伐。要注重加强农民转产转业培训,努力打造成“劳力品牌”。一是政府出资培训。二是开展“订单培训”。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坚持培训与扩大劳务输出相结合;三是发放“创业绿卡”,对参加培训经考试合格人员发给职业技能资格证书和绿色证书,对外出务工人员发放“创业绿卡”;四是打造“劳力品牌”。要根据做大做强做优中心城市的要求和县域经济发展规划,加快撤乡并镇并村步伐,以此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在这方面,沙县已做了较为成功的尝试,要认真总结经验,逐步推开。要因地制宜,发挥优势,把重点城镇建设作为城乡工农产业的连接点和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的结合部来抓,并与兴建市场、发展商贸流通结合起来,与发展旅游业和第三产业结合起来,与发展农产品加工结合起来。要加快城乡工业的整合,鼓励乡镇企业、个私企业和外资企业向小城镇工业园区集聚。对园区内的企业,有关部门要在技术改造项目、技术创新项目、工业用电、信用担保等方面给予支持。对进城落户的农民应在就业、子女入学、社会保障等方面与城镇居民一视同仁。农民进城镇落户,可保留农村集体土地承包权。对已转为城镇户口,并放弃土地承包权的农民,其家庭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可以享受城镇人口最低生活保障线待遇。4、加强农田水利和农村道路建设,引导农民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中增收。要建立市、县、乡、村和民间多元资本投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体系。各级财政要保证改善农业条件的专项资金按时足额到位。农民作为农业投入的主体,要积极探索农民“一事一议”的新机制。要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出台相关的政策和配套措施,让民间资本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中得到充分地释放。当前,特别是要重点抓好农田(山地)水利基本建设。要多方争取资金,发

挥社会和民间的力量以及农民投资主体的作用,加快农田(山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防灾抗灾的能力。要把节水灌溉作为重点,加快水利产权制度改革,强化渠道防渗和管道输水措施,大力推广节水灌溉和旱作农业技术,努力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农业产出率。要抓住省里实现年万里路工程的机遇,抓好建设配套资金的及时足额到位,加快农村道路建设,为乡村经济发展解除瓶颈制约。通过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仅为促进农民增收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奠定了物质基础,同时农民在参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中也增加了收入。5、强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引导农民从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中增收。一是建立完善农产品供求信息服务体系。依托农业155及供销网络平台,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信息。加速网络延伸至乡镇、农场、种养大户,完善区、镇、村农业信息网络,利用现代信息平台,开展网上招商、网上咨询、网上销售等服务。二是建立健全优良种苗繁育体系。要加快新品种的选育和引进,尤其是要加强如泰宁的乌骨鸡等地方特色品种的选育,加速地方特色品种的选、认定工作。要抓好市、县两级经作、粮油、林业、畜禽种苗繁育基地建设,全面提升优势农产品良种化水平。三是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要建立与国内、国际接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制定一批区域特色明显的农产品质量地方及企业标准。加快市、县两级检验检测中心的资源整合和建设步伐,完善检验检测设备,提高检验检测水平。四是建立健全农业生产技术综合服务体系。要进一步理顺农业技术推广体制,县乡两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人员的工资、公用经费全额纳入地方财政预算,人员工资实行国库统一发放。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的房产、设备产权和试验示范基地的使用权应受法律保护,任何人、任何单位不得随意侵犯,改变目前有些地方随意抽调农技干部从事非农工作的现象和随意拍卖、出租、侵占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的财产的行为。6、着力解决农业贷款难问题,引导农民从加大农业投入中增收。要着力解决好农业贷款难问题,金融部门要创新支农方式,大胆尝试农民土地使用权、林地承包权以及多年生作物抵质押贷,以及推行龙头企业为农户提供担保贷款等,解决农业生产资金投入不足问题;对农户贷款,除了继续扩大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比重外,还必须大力推行农户联保贷款、大额支农授信贷款;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要推广发放订单跟踪贷款和尝试开展仓储式流动资产质押贷款。要完善信贷支农配套措施,适当延长央行支农再贷款期限;要积极探索建立乡村农业贷款担保机构,担保资金来源可以由会员认缴贷款风险金、政府对农业的扶持金及其他资金组成,担保机构主要为有发展前景的种养大户及信誉好的农户提供贷款担保;要深入开展信用户、信用村(镇)工程建设,推广尤溪管前镇建设信用镇的做法,有效解决农户贷款难问题。7、积极化解乡村债务,引导农民从减债解困中增收。减负是增收,减债解困也是增收。据调查,乡村债务沉重问题在我市不少乡村普遍存在,已成为农村基层组织是否有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的障碍。因此,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帮助农村集体化解债务工作,这不仅事关农民增收、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事关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农村社会稳定。要组织力量通过清收债权、债权债务抵冲置换、盘活集体存量资产和资源、降息挂息、审核剔减、核销呆帐死帐、债务挂帐、增收节支等办法消化乡村集体债务。在这方面,尤溪县管前镇“减债解困”促进农民增收的经验值得借鉴。这个镇通过用足用活有关优惠政策,盘活镇村存量资产,出让镇村小水电经营权和山场林地经营权,使各村的债务得到有效化解。目前全镇各村实现零债务,村班子轻装上阵,把更多资金投入到改善人民生产生活条件和提供“公共用品”上。8、以农村合作医疗改革为重点推进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要按照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要求,切实加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当前重点要抓好农村合作医疗体系建设。建议在条件较好的乡村先行开展农村合作医疗改革的试点工作,加快农村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试行大病经费统筹,解决农民看病难问题,尽量减少农民因病返贫现象。在开展农村合作医疗改革的同时,要切实加强农村卫生院建设,加大投入,改善卫生院的硬件设施,确保医疗房屋、医疗设备和人员“三配套”。同时要提高农村基层卫生队伍素质,加强在职业务骨干的进修深造,建立城市医疗机构对口支援农村卫生院工作的考核机制,加强对农村卫生院的业务和技术指导,确保农民有病看得起。

农民增收调研报告(篇5)

近年来,在党中央加大农业投入和强农惠农政策的推动下,我县农业发生了历史性转变,传统农业逐步向产业化、市场化、标准化的现代农业迈进,农民逐步成为市场的主体,由此带来了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和多元化发展。20xx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5584元,是20xx年的1.5倍。20xx年1—6月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490.5元,同比增长20.9%。我县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

1、国家惠农政策保障了农民收入的增长。据统计,20xx年全县兑付粮食补贴资金252万元,人均增收7.7元;落实良种补贴321万元,人均增收9.8元,两项合计,农民人均直接增收17.5元。落实农资综合补贴1589.2万元,落实油菜良种补贴23万元等,直接保障了农民收入的增长。另外,落实购买农机具补贴、畜牧良种补贴,对贫困学生实行“两免一补”的政策,实施退耕还林,建立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制度,开展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完善农村困难群众社会救助保障体制,实施家电下乡补贴政策等等,从政策上保障了不少农民收入的增长。

2、农业结构调整加快了农民收入的增长。据调查,我县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农业结构调整,目前已获得较大成效。一是优质粮食生产在我县已成规模优势。20xx年全县优质粮食面积达到22.42 万亩,占粮食播种面积的99.5%。在粮价上涨的情况下,农民获益颇丰。二是畜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20xx年被农业部、财政部列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国优质生猪生产基地县”、“全国生猪良种补贴项目实施县”,全县养殖小区总数达到 10个,全县年出栏100头以上生猪的养殖户达到398 户,年出栏牲猪72万头。三是以烤烟为主的高效经济作物和以蔬菜、油茶、水果等特色农产品基地有了较快发展,确保了农民收入的稳步增长。20xx年全县烤烟面积达 3.3万亩,收购烟叶7.85万担,烤烟已成为烟农增收的主要来源。

3、农业的产业化经营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长。近年来,我县围绕主导产业,大力发展、培育龙头企业,从政策、土地、资金等方面予以扶持和倾斜,重点扶持嘉津茶油、三味辣椒、骏业生态农庄、众鑫实业等龙头企业,提升企业产品档次,扩大生产规模,争创名牌产品,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目前,全县已拥有县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6家,年销售收入达5.17亿元。同时,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72家,拥有会员9600人,带动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4、民营经济和劳务输出的快速发展保证了农民收入的增长。目前全县民营企业已发展到2200家,从业人员9万人,农民直接从民营企业得到的工资性收入达到1.35亿元。在劳务输出方面,20xx年全县外出务工人员103606人,占农村总人口327098人的31.67%,占农村劳动力资源216275人的47.9%,外出劳务收入占家庭收入的大部分,劳务收入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此外,返乡创业也是近年来劳动力转移中出现的新特点,20xx年全县创业培训人员508人,成功创业136人,创造就业岗位4658个。如龙潭镇李良红在学到技术、完成资本原始积累后,返乡创办兴隆综合养殖场,让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家门口实现劳动力转移,从而实现农民增收。

农民增收调研报告(篇6)

农业产业化是传统增量型农业向现代效益型农业转变的有效载体,是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当前,发展农业产业化,重点是培育和发展龙头企业,将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连成一体,多层次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

就我县而言,真正形成产业化的只有蔗糖业,桑蚕业有待进一步“破茧而出”,做大做强尚须时日;水果业近年打造了一些品牌,我们密桔和柚子,在全区评比中都获得了第一名的但规模总是上不去。就如密桔,在区内火了好几年了,但全县仅有万多亩,今年挂果才万亩左右。提到密桔,还想就密桔节的组织策划提些看法,目前,我们不仅下了文,也宣传出去了,但现在意见还没统一,思路还未明确,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我们对县委、县政府的决策,可以在思想上存在不同的看法,甚至意见,但行动上却不能有任何偏差,必须保持高度一致,只有上下一盘棋,一个目标一条心,一个声音一股劲,我们才能推动、发展柳城的各项事业。

言归正传,我县农业产业化程度低、推进慢,主要是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产业链难以形成,农产品附加值低、效益差。因此,推进全县农业产业化进程,要把龙头企业建设作为关键措施来抓,按照“扶大龙、育新龙、兴小龙”的思路,因地制宜,分类培育,政策扶持,加快发展。要根据我县的区域优势和产业特点,大力发展和培育龙头企业,带动全市传统产业、特色产业的改造和升级,使其真正成为优势产业,提高农业的整体素质和综合效益,增加农产品的竞争力。龙头企业要建立健全企业与农户一体化的经营机制,通过“企业+农户”、“公司+农户”、“市场+农户”、“经纪人+农户”等形式,用契约化的手段,使其成为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共同体。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 w
    农民增收调研报告(合集12篇)

    发布时间:2023-11-10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时常会需要撰写报告,所写的报告要迅速、及时,一事一报。可行性的报告是怎么写的?好工具范文网精心挑选后认为“农民增收调研报告”是最精彩的一篇文章,感谢您光顾我们的网站我们希望能够让您的阅读体验更加丰富多彩!...

  • w
    业务调研报告(推荐6篇)

    发布时间:2023-11-06

    信息披露是市场监管制度的基石是确保建立公平、公正、公开市场的根本前提银行作为特殊的行业其充分而有效的信息披露对增进市场约束提高金融效率、完善法人治理结构、降低金融风险、增强公众信心、进入国际市场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而我国商业银行在建立现代商业银行制度的过程中会计信息披露还存在不真实、不充分、不完善等问...

  • w
    乡村振兴调研报告6篇

    发布时间:2023-04-08

    相信大家都知道,实践是打开理论宝库的钥匙,在完成一项任务或目标后。一般都会写报告,养成编写报告的习惯,可以让我们更乐于思考。以下“乡村振兴调研报告”由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希望你更多关注本网站更新!

  • w
    材料调研报告(系列6篇)

    发布时间:2024-03-02

    写一篇报告需要考虑什么呢?当我们的任务完成后,我们时常会需要撰写报告。编写报告能让我们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无法理解“材料调研报告”小编来给您讲讲,如果您想再次阅读请将这篇文章收藏起来!...

  • w
    农村调研报告集锦8篇

    发布时间:2023-12-06

    你所见过的报告是什么样的呢?我们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我们常常会用到报告。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内容的完整,好工具范文网的编辑精选的“农村调研报告”一定能够给您带来极大的惊喜,接下来的资料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查看!...

  • w
    调研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23-11-08

    俗话说一份努力就会有一份收获。为了能够更好地完成下次工作,写报告是必不可少的环节。那么,如何才能写一篇出色的报告呢?为了满足您的需求,我们对“调研调研报告”进行了精心编辑,相信其中的理财建议能够帮助您规划未来!...

  • w
    农民工欠薪情况汇报集锦(6篇)

    发布时间:2024-03-08

    一般而言,只有实践能克服经验的错误,在现实生活中。报告使用的次数愈发增长,报告的用途逐步扩大,主要用于工作汇报等方面,你所见过的报告是什么样的呢?经过精心的设计好工具范文网的编辑为您呈现了“农民工欠薪情况汇报”,我们会在网站上发布更多相关消息请留意!...

  • w
    旅游发展调研报告集锦(8篇)

    发布时间:2024-03-11

    常言道,实践出真知,为了让下次工作更好的完成,我们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优秀的报告该怎么去写?小编为您准备了一份关于“旅游发展调研报告”的详细解读,如果您觉得本网页不错请收藏它哦!...

最新文章

复制全文
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