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网络科普实践报告

更新时间:2025-02-12
1

网络科普实践报告13篇

网络科普实践报告

实践报告是进行实践后的报告;是汇报实践过程和结果的一种方式。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网络社会实践报告(精选13篇),欢迎大家分享。

网络科普实践报告 篇1

2 记者近日在采访中看到,无论是苏州科文中心的空中花园,还是阳澄湖畔重元寺的飞檐翘角,无论是时尚之作,还是仿古建筑,“虽由人作,宛若天开”,这一苏州园林传统造园技艺的精髓,在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时都有精彩的演绎。 (摘自现代鲁班网 《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演义苏州园林别样精彩》 2009-04-30)

关键词:

苏州园林,文化遗产,青年,遗产教育,现代科技

一. 主题简介

通过对于大学生对苏州园林的兴趣度调查,来发掘苏州园林等一批文化遗产的进一步魅力,唤起大学生对于苏州园林等文化遗产的重视和珍爱。

二. 活动日程

7月9 日至7月11日:制定调查问卷,由陆雅婷和陈静负责

7月10日至7月13日:搜集相关资料,由张康敏负责

7月14日至7月18日:发放调查问卷并整理相关信息,由何璇和张康敏负责

三. 调查情况

调查背景

当代大学生对苏州园林兴趣参差不齐,对以苏州园林为代表的遗产文化重视度不足,我国的文化遗产缺乏对当代大学生的吸引力.

1. 调查目的

通过与大学生接触,做一系列调查,了解大学生对于以苏州园林为代表的文化遗产的兴趣度,根据调查结果促使苏州园林等我国灿烂文化遗产引起更多大学生的认知与重视,并进一步发掘苏州园林的魅力,使文化遗产得到进一步保护。

2. 调查对象

在校大学生(苏州籍学生和外地籍学生),参观苏州园林的大学生,苏州园林相关工作人员

3. 调查方法或工具

问卷调查,实地考察,采访相关人员(园林内大学生以及园林内工作人员)

5. 数据分析或现状问题分析

根据我们的'问卷调查显示

⑴苏州籍大学生有近90%的人去过苏州园林,非苏州籍大学生(同时不在苏州就读)的大学生近25%去过苏州园林;就此项结果表明苏州籍学生由于地理位置优势接触苏州园林的机会较多,而非苏州籍的学生对于苏州园林了解不够。其中没去过的人中有18%的人觉得没必要去,而45%的大学生对苏州园林美兴趣,剩下的则纯粹因为没条件或者客观原因没能去苏州园林。由此,我们考虑到园林宣传是否存在不足?大学生接受的园林审美方面的教育是否有漏洞?怎么样才能解决地理等客观条件对于大学生游园的障碍呢?

⑵关于苏州园林吸引力问题,有53%的大学生觉得苏州园林对大学生有独特吸引力,其他则否;同时,有9.5%的大学生表示假期旅游一定会选择苏州园林,71.5%的大学生表示可能选择苏州园林,但也有19%的大学生称不会选择苏州园林。由此,我们可见苏州园这一折射出中国文化中取法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深邃意境的文化遗产对大多数认还是具有吸引力的,但是这么有名又有文化韵味的园林为什么会让有的大学生不屑一顾呢?我们一致认为园林在票价,布置,现代技术的应用及商业化上产生了问题,同时政府对其重视度或多或少也有影响。

网络科普实践报告 篇2

一、实践目...

查看详情>>